內江市東興區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契機,結合東興區地域特色,對標對表、掛圖作戰,防范化解“五大”風險,深入推進“五治”融合,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出“聯戶員”“消防網格”“家事公益人”等一系列基層治理的東興經驗,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東興、法治東興打下堅實基層基礎。
黨委領導 共畫治理“同心圓”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啟動以來,內江東興區把黨的領導貫穿始終,建立起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44個區級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東興區平安建設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全局統籌“一盤棋”格局。制發2020、2021、2022分年度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方案及責任分工方案,《東興區平安市域領導小組及專項工作組職能職責》等,優化組建10個專項工作組,重點培育“聯戶員”“家事公益人”“訴源治理”“消防網格”等16個創新項目。區平安市域辦與區委城鄉基層治理辦協調聯動,在“融、聯、動、考”四字著力,實現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把黨的領導延伸至基層治理“最后一米”,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同心圓”。
“五治”融合 構建治理共同體
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東興區把“五治”融合作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從建立“紅色商圈”到起步“家事公益人”,從選任“聯戶員”到智聯“消防網格”,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網絡逐漸織密織牢。
政治引領 “紅色商圈”揚帆起航。東興區交通便利、商貿繁榮,轄區內有多個商業綜合體。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踐中,東興區以萬達廣場為中心,東起雙龍路,西至內江國際會展中心,北起玉屏街,南至清溪路、蘭桂大道,輻射碧云、雙星、家和、翡翠、錦江等五個社區,建立起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兩新組織和商圈樓宇內各類黨組織為“骨架”,“一核多元”的東興區西林街道謝家河“紅色商圈”。成立商圈黨委1個,商圈行業黨組織10個,有效覆蓋商圈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654戶,構建組織共建、黨員共管、活動共辦、事務共商、資源共享“五共”管理模式,形成“商圈黨委+行業黨組織+樓宇黨組織+非公企業+社會組織黨組織”的“四驅協同”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的餐飲店生意受到了沖擊,社區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很多店生意都受到了影響,也有其他店主給社區反映資金短缺。了解到情況后,社區及時將這一問題反饋到商圈黨委,商圈黨委高度重視,多方協調了內江建行、工行等銀行,在商圈黨群服務中心召開了銀企對接會,當天30余家企業參會,到會的銀行也向大家詳細介紹了適合我們小微企業貸款的業務,通過這次銀企對接會,我的資金短缺問題得到了解決?!眱冉徊惋嬈髽I負責人說。此外,東興區還創新建立“交叉任職”互融機制。即:吸納商圈企業負責人、黨員進入商圈黨組織班子兼任委員,探索企業商戶黨組織負責人進入社區黨組織班子兼任委員,從而實現交叉任職、互幫互促,促進了“紅色商圈”高質量發展。
打造區域大黨建,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紅色,成為東興區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最鮮亮的底色。通過配齊配強鄉鎮(街道)政法委員,加強“三支隊伍”建設,推進“全科網格”,黨建引領下,東興區平安建設基層基礎不斷夯實。
法治保障 社會治理和諧有序。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用法治精神破解治理難題,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東興區嚴格規范程序,堅持依法決策,開展合法性審查,全面設立公職律師,開展公職律師工作,全區重點執法部門、17個鎮(街道)、277個村(社區)均聘請了法律顧問;全面深化改革,嚴格公正司法,建立完善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專門臺賬;加強法治陣地建設,開展法治宣傳,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大力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培養“法律明白人”2682人,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不斷加強。
自治強基 “小戶長”撬動“大治理”。社區力量不足、居民參與欠缺、治理環境復雜,針對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普遍難題,東興區探索在城市治理末端發力,建立起“聯戶員”制度,充分激發群眾自治力。制發《推行“聯戶員”制度助力城鄉基層治理工作方案》,完善“聯戶員”推選流程,根據老城街巷、商品住宅等不同小區(院落)居住密度、熟悉程度、工作難度,設立“聯戶員”?!奥搼魡T”重點從黨員、退役軍人、退休職工中推選,由各鎮(街道)政法委員加強對“聯戶員”聯系指導。建立平戰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聯戶員”紐帶作用,加強制度保障,將“聯戶員”收集的社情民意及時交由鎮街、社區和相關職能部門承辦反饋,形成“街道呼、部門應”工作機制,不斷提升“聯戶員”參與感、成就感。在東興區,“聯戶員”已經成為一支不可或缺的治理力量,成為群眾心中的“自家人”。
德治教化 激活治理內生動力。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足本地紅色資源,東興區全面宣傳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聯席會議制度,通過范長江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傳承紅色基因、吸取奮進力量,崇德向善成為社會普遍價值追求,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不斷浸潤著人民群眾的心田。2022年,東興區創建區級“六無”平安村(社區)105個,市級45個,省級5個;涌現出一批“見義勇為公民”“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智治支撐 “消防網格”為生命護航。依托“城市大腦”“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等智慧信息系統,東興區著力構建智慧消防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實時采集更新消防安全數據信息,精準捕捉風險苗頭,為綜合研判、智能防控提供數據支撐。
科學劃分火災隱患危險等級,實施“市-縣-鎮-村”消防隱患分級治理模式,網格員開展消防巡查監管,通過手持終端上傳消防情況。按照巡防消防一體化和“保消合一”模式,依托微型消防站定期開展網格員滅火應急演練,確保一旦出現險情,快速應急處置。分時段分人群發布工作指令,及時發現和督促整改火災隱患,網格員、微型消防站在接到消防調度指令后,第一時間到場處置,控制火情、減少損失、督改隱患,起到了“滅早滅小”的效果顯著。
基礎實,則天下安。內江東興區把基層治理和內江政法為民“四件實事”深度結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構建“公調對接”“訴非銜接”“檢調對接”“訪調對接”的多元調解模式,持續推進訴源治理。2022年,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5120件,成功調處5073件,成功率99.08%,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在實踐中走出一條“五治”融合、單項發力、全面提升的基層治理現代化之路。(李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