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金牛區委政法委部分駐村鍛煉干部收到一通特別的慰問電話,在暖心的節日問候之后,一場圍繞“年輕干部應在基層抗疫一線學到些什么?”的問答對話隨之展開。
問題一:年輕干部沉到基層抗疫一線,怎么看?
一方面,基層抗疫一線需要年輕干部這一生力軍。年輕干部精力充沛、勇于開拓,是基層事業的排頭兵。早在疫情爆發初期他們就投身到基層防疫一線,在疫情排查、封控管理、民生保障等工作中勇當先鋒,也在與基層“水乳交融”的過程中展現了值得依靠和信賴的可貴品質。
另一方面,年輕干部也需要基層的沃土。在去年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秋季學期的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面是難以成大器的”。正所謂“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在抗疫一線這一樁樁“小事”的磨礪中,年輕干部們信念將更加堅定、意志將充分磨煉、才干將快速增長。
問題二:年輕干部沉到基層抗疫一線,如何沉?
一是“沉”下心。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貼近群眾、融入群眾是干部開展基層工作的必由之路。而心系群眾、深入基層就是要通過在基層工作中甘當“領頭羊”“孺子?!?,來逐漸克服浮躁心態、笑對艱苦環境,這也正是年輕干部下沉抗疫一線邁出的第一步。
二是“沉”下力。有心更要有力,空有壯志豪情無法成事。在基層抗疫一線中,年輕干部可能面臨居家群眾對于生活物資的特殊需求,也可能面臨部分群眾臨產、外出就醫等與防疫要求存在沖突的情形。這要求下沉年輕干部必須在一份真心之上再加上一把真力,不懼怕吃苦流汗、不擔心背責擔責,更加主動地、努力地在兼顧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三是“沉”住氣。下沉基層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超越以往經驗的問題,而堅持問題導向沉住氣解決問題,正是年輕干部需要跨越的第三步。比如,在某些實踐中,下沉干部廢物利用“掃碼紙箱”,成為落實無接觸采集、提高采集效率的妙招。
問題三:年輕干部沉到基層抗疫一線,學哪些?
一是學政策、善宣講。年輕干部接受和利用新事物快、表達能力強、形象相對親民,必須用好這一優勢,瞄準防疫期間群眾可能產生的需求,迅速掌握居家防護要求、學生網課要求、外出就醫要求等防疫政策,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黨員微信群等平臺做好宣講推廣,特別要注重向少年兒童、老人等信息相對匱乏群體普及防疫科學知識、補好防疫短板。
二是學研判、善統籌。調查研究是我們機關干部最為得力的工作方法之一。年輕干部要善于學會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了解各種訴求后為決策提供事實依據。更要在下沉鍛煉中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和敏銳性,習得依據事實進行研判和統籌的“真功夫”。
三是學復盤、善總結。溫故才能知新,堅持問題導向復盤總結是提升的捷徑。對此,年輕干部要把復盤總結做細做實,針對薄弱環節立行立改、舉一反三,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隱患要練在平時、贏在戰時。如個別場所閉環管理執行存在漏洞,一些高風險崗位人員個人防護不規范,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特性和規律的認識還不夠等等,這些都可以是年輕干部反思學習的素材。
問題四:年輕干部“沉”到基層抗疫,練什么?
一是歷練政治能力。在干部必備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始終是第一位。在基層抗疫過程中,黨的紀律無時無刻不在嚴格約束,必須嚴防抗疫中的不良作風習氣,堅決保證政令暢通,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諉敷衍、拖沓應付。這要求年輕干部要常懷敬畏之心,進一步提升了政治敏銳性、鍛煉其政治鑒別力,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
二是歷練思想信念。在日趨復雜的外部和國內形勢下,年輕干部必須具備更加堅定的理想信念,方能在錯綜復雜的世界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鶎涌挂咧?,“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正是年輕干部深刻理解黨的領導和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不斷磨礪理想信念的良機。
三是歷練實干擔當?,F在的年輕干部生長在相比革命前輩而言更加豐饒和發達的時代,雖精力和認知優勢明顯,但吃苦耐勞精神也相對缺乏。一線防疫任務重、壓力大、要求高,年輕干部必須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和扎實的擔當面對各項挑戰,樹好甘當“螺絲釘”的思想認識,在“小事”中見“大義”。
(注:本文提煉總結于成都市金牛區緊缺人才“成長導師”張森與駐村選調生的談心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