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wwy6x"><bdo id="wwy6x"><pre id="wwy6x"></pre></bdo></u>
  • 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當作家遇見“美麗奴”

    來源:天山時報 作者:李振翔 發布時間:2023-04-13 15:18:20

    “美麗奴”,其實是“美利奴”的音譯。它是一只羊?!懊利惻背鲎灾骷壹t柯的小說成名作《美麗奴羊》。當年,紅柯就在新疆奎屯居住了10年。

    美利奴羊的培育者是劉守仁。

    美利奴羊是澳大利亞羊與土著哈薩克羊雜交而成,雍容華美,如同貴婦。紅柯創作《美麗奴羊》時,把它改成了“美麗奴”。是啊,羊大為美,這羊太美麗了。這篇小說發表之后,美利奴羊也正是聲名大振的時候。

    著名軍墾作家韓天航的長篇小說《牧歌》和電視連續劇《大牧歌》,以劉守仁為原型,也是圍繞這只羊,展示了兵團第一代知識分子獻身畜牧業的生命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紅柯、韓天航與劉守仁院士,從未謀面。但是,他們彼此心靈是相通的。

    現在,讓我把筆觸轉到劉守仁身上。

    天山腳下,有一個叫紫泥泉的地方。它緊鄰天山,終年積雪高插云霄的群峰美麗多姿,海拔5290米的峰頂銀光閃閃。這里可沒有住著神仙,只有牧民的羊只如天上白云飄……天山雪水沿著山谷奔涌而下,將這兒沖出一條紫色泥土水溝,低洼處,有一股泉水溢出,因此得名紫泥泉。由泉水滋養的哈薩克羊,外表粗壯,性情溫和,彬彬有禮。這里的丹霞地貌,群山疊嶂,奇峰凸起,錯落嶙峋,山體色彩斑斕。置身于這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世界,定讓人心生澎湃,感嘆自然界之造化奇妙。這里,將發生怎樣的故事?

    1955年,21歲的劉守仁從南京農學院畢業,在父親的鼓勵下,來到天山腳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紫泥泉種羊場,成為一名畜牧技術員。他的到來,引來一些牧民訝異的目光。牧民的臉粗糲、黑紫,猛然間來了個細皮嫩肉的白面書生,他們竊笑了:要不了多久,他就要“一蹦子”找不見了!

    “一蹦子”是形容羊的,那就是個快!

    從劉守仁年輕時的照片上可以看出,他身形單薄,個頭不高,憨憨的瘦長臉上有一雙閃亮的眼睛。他從南京顛簸了十幾天到達烏魯木齊,原本是分配到八一農學院任教的。但他不,少年心事當拿云,他要求進深山,到牧場。

    這也成了韓天航寫《牧歌》的“引子”。

    當時種羊場有哈薩克羊,毛粗色雜,只能用來做毛氈;有從蘇聯引進的毛肉兼用的細毛羊品種——阿爾泰細毛羊51只;還有新疆細毛羊104只。當時新中國毛紡工業正起步,急需細羊毛??粗鴱奶K聯引進的幾只阿爾泰細毛羊,劉守仁突發奇想:能不能雜交改良,把阿爾泰細毛羊的毛,披在哈薩克羊身上?

    他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皮鞭學放羊,熟悉羊的習性。哈薩克族牧民們驚奇地發現,曾被他們認定很快會被苦日子嚇得“一蹦子”找不見的人,真成了追著羊群漫山跑的羊倌。不到6個月,他就出了師。由他單獨放牧的360只母羊,成了他的試驗羊群,他一邊放牧,一邊開始了細毛羊培育工作。

    1956年冬天,劉守仁制定的綿羊育種計劃得到兵團領導和新疆畜牧研究所的支持。為盡快掌握細毛羊的繁育技術,劉守仁跑遍方圓幾百里的大草原,與牧工們同吃同住。牧工肖發祥,劉守仁像對自己父親一樣敬重的牧羊人,視羊如命。只要有重點種羊、病羊,領導都放心交給肖發祥。紫泥泉草原上100多種牧草,肖發祥都能說出名字來,還熟悉各種草的營養和特性。劉守仁覺得肖發祥的放牧經驗,就是一部百科全書。他背著行李卷和肖發祥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天,虛心學習,他把肖發祥的放牧經驗概括成人人一聽就懂的7個字——“攆草、攆水、不攆站(居住點)”,外加全身心投入。經肖發祥放牧的羊,個個膘肥體壯,第二年的母羊繁殖率比別的牧羊人多1倍。還有一位牧工叫哈賽因,哈賽因在天山生、天山長,沒進過學堂沒念過書,卻有一顆聰慧的心,他了解天山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熟悉天山的一草一木,并對它們的特性了如指掌,劉守仁稱他為“天山通”。劉守仁跟著哈賽因放牧,一住也是十幾天。他發現哈賽因放牧很講究:放羊時并不讓羊分散,各吃各的,而是由外而內,分塊分批放牧。什么時候在陽坡,什么時候在陰坡,都有一定規矩。他得出了結論:哈賽因放牧的羊群,因為跑路少,采食次數多,每天的采食量要比散放的羊群高出1倍,日增體重提高了10%以上。

    為抵御風沙,他們住在“地窩子”里。他們戲稱:“住的房子三尺高,下面頂著四根棍,上面蓋著芨芨草”。之所以只有三尺高,是因為房子有一半在地下,有些干脆全部在地下?!暗馗C子實在好,冬暖夏涼真是妙;土當墻來地當床,一年四季不曬陽?!?/p>

    劉守仁白天在草原上牧羊,夜晚就鉆進地窩子里整理資料。

    晚上,他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數羊毛、測品質。

    地窩子就是他的實驗室。他找來大大小小的空瓶子做容器,自制各種簡易工具。沒有密度鉗、烘箱和天平,他就把墨水瓶當試管,鐵皮、竹片當實驗工具,放大鏡當顯微鏡,鑷子當計數器。他用竹片做成1平方厘米的格子扣在羊身上,剪下格子里的毛,拿小鑷子一根一根數。每只羊至少得取樣4處,每個小格子里的羊毛都在5000至10000根。就著昏暗的煤油燈,瞪大眼睛數1平方厘米的格子里有多少羊毛,他經常一數就是三四個小時……數得他眼睛酸痛、淚水長流。長時間的工作,煤油燈燎黃了他的頭發。

    最大的考驗莫過于接生羊羔。20天內,300多只母羊集中產羔,他直接住進了產羔房。困了就和衣打個盹,睜開眼又繼續為新生的羔羊剪臍帶、編號碼、稱體重。土棚子里成了血水、胎衣、羊糞的世界,腥膻惡臭。在這種環境里,他填卡片,每一項信息都保證準確。

    劉守仁這個白凈的小伙子,完全蛻變為一個牧羊人了。他已經聞不到羊膻味了。羊群從他身邊簇擁而過,他一眼就能判斷出哪一只羊是最好的。這種鑒定眼力,是他與牧工們一起放羊時鍛煉出來的,他已經洞悉羊身體各部位的相關性及遺傳力和生產性能在體貌上的表現。

    這一年,他也收獲了愛情。

    女朋友叫朱智敏,上海支邊青年,1956年來到紫泥泉種羊場,分配到場部生產股工作。后來種羊場辦養雞場,她就到養雞場養雞。她性格開朗、大方,天性活潑好動,由于和雞打交道時間長了,說起話來也就有點“咯咯咯”了。那時,大家一心為了建設邊疆,對工作不挑肥揀瘦,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踏踏實實工作,叫干啥就把啥干好。劉守仁是畜牧技術員,為雞防病、防疫、治病也是職責所系。養雞場幾千只雞,他得三天兩頭往養雞場跑。一來二去,兩人都熟悉了,相互見了面也不陌生了。江蘇和上海,算是近老鄉了。劉守仁他鄉遇老鄉、聽鄉音,感到格外親切。時間久了,兩人雖然說得來,但是,他從來沒有想到“愛”這個字。其實,朱智敏心里已經暗戀上了他!愛情還需要理由嗎?愛情是沒有理由的理由。她就看上了他,一眼就看上了。這就是一見鐘情吧。

    當朱智敏對他說“阿拉喜歡儂”時,他竟一臉蒙。朱智慧就喊了出來:“喜歡,就是愛,我要愛你一輩子,跟你一起過日子!”聽著就像一只母雞,“咯噠噠,咯噠噠,我要嫁給你!”他這才迷瞪過來。當大方的姑娘依偎在他的懷里時,他還恍若夢中。

    1957年春天,在劉守仁的努力下,紫泥泉第一代雜交羊在天山深處出生了。

    為盡快培育出細毛羊,在育種上,劉守仁改變了新品種培育必須經過的“雜交—橫交固定—提高”育種的常規模式,大膽采用親緣繁育方法,將橫交固定安排在雜交階段同步進行。這一全新的“血親級進育種法”,打破了傳統育種方法中血親近交的禁區,既引進了父本個體大、毛質細的特點,又保持了母本土種羊對當地環境的適應能力,羊毛產量提高了4至5倍。而劉守仁,卻感染了布魯氏桿菌。讓他猝不及防的是:雜交細毛羊進入第二代后,突然出現了大量死亡,死亡率竟高達40%。

    極度的勞累,巨大的壓力,讓感染了布魯氏桿菌的劉守仁病倒在了產羔房。他面色通紅,全身發抖,連續幾天高燒不退。

    這讓我想起電視連續劇《大牧歌》,主人公林凡清的經歷和劉守仁何其相似。韓天航就是根據劉守仁培育細毛羊這一條線索展開故事。

    韓天航與劉守仁的人生經歷、愛情又是何其相似!

    1961年,還在上海華東師大一附中讀中學的韓天航,已在當時的上?!渡倌晡乃嚒飞习l表了他的小說處女作《男女同學》。受此激勵的韓天航,萌發了當作家的念頭。

    1963年,在十萬上海知青支援邊疆建設的行列里,19歲的韓天航與許多熱血青年一樣,響應祖國號召,懷揣著作家夢想積極自愿地成為了這支大軍中的一員。

    1969年,他所在的六連成立紅哨兵宣傳隊。韓天航能寫會畫,自然也就被吸收進去了,并在此時收獲了愛情。

    在宣傳隊里,韓天航根據連隊的好人好事,自編自演的表演唱、快板,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當年的金萍是連上的一枝花,身后追求的小伙兒一大把,而金萍有自己的主見:韓天航有才氣,有涵養,在連隊雖然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但他為人善良,工作兢兢業業,很少發牢騷,他身上那種堅韌的個性和從內而外透著的文化氣兒讓她愛慕敬仰!金萍愛上了他,嫁給了他,并且一直伴隨著韓天航在文學的道路上前行。

    讓我的筆觸再回到劉守仁身上:

    他著手修改育種計劃,整修圈舍,備足飼料,抓好懷胎母羊的膘情,把配種時間推遲2個月。如此努力工作到1965年,雜交羊羔成活率提升至98%。1970年8月,經農墾部鑒定,經過12年的奮斗,劉守仁引用蘇聯阿爾泰細毛羊雜交改良新疆當地的哈薩克羊,成功地培育出全新綿羊品種——軍墾細毛羊。

    阿爾泰細毛羊的毛,終于披在了哈薩克羊的身上。

    在世界各國的綿羊育種史上,要育成一個新品種,通常需要幾十年上百年。而劉守仁僅用了12年的時間,軍墾細毛羊這一全新的品種,就在紫泥泉草原的山溝中問世了。軍墾細毛羊體格大,毛質好,有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和飼養條件的特點,生存能力強,產毛量比哈薩克羊高出4.5倍,經濟效益超過40倍。問世后,僅種羊就向25個省份輸送32萬多只,累計創造經濟效益34億多元。

    軍墾細毛羊的效益令人驕傲和自豪。但劉守仁在上海幾家生產高檔毛料的大型毛紡織廠試紡時,軍墾細毛羊的羊毛長度、細度卻趕不上進口的澳大利亞羊毛,不能紡高檔毛料。為生產高檔毛料,國家每年要花上千萬美元購買澳大利亞羊毛。軍墾細毛羊確實好,那是和自己的過去比,但同“細毛羊王國”的澳大利亞優良羊種相比,還差一大截。

    這讓劉守仁心里添了堵。

    20世紀70年代,北京為某個在世界上以產優質細毛羊著稱的國家舉辦農業展覽會,劉守仁不遠千里前去參觀,想見識一下這個國際上著名的良種羊。但是這個國家只帶來4只公羊,3只騸過了,1只結扎了輸精管。劉守仁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做,外商聳聳肩,以他們國家的法律不準出口種公羊為托詞,攤開了雙手。

    劉守仁很生氣,暗下決心,一定要培育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美利奴,要“把澳洲美利奴羊的毛披到軍墾細毛羊的身上”。

    國家非常重視綿羊育種工作,從澳大利亞專門引進澳洲美利奴種公羊。作為兵團項目負責人,劉守仁也先后兩次赴澳大利亞考察,對培育中國自己的美利奴細毛羊充滿信心。

    劉守仁又經過10余年努力,調查整理了6萬多個數據,用澳洲美利奴種公羊與軍墾細毛羊雜交,終獲成功:體格大,產毛多,品質好;最大的種公羊體重達145千克,一次剪毛24千克;產毛量是土種羊的3至4倍,經濟效益提高10倍以上。1986年3月6日,國家經濟委員會正式將這種良種細毛羊命名為中國美利奴(新疆軍墾型)。

    10年后的1996年,在伊犁州技校任教的紅柯,帶著他的實習生們來到了紫泥泉。這是紅柯第一次見到美利奴羊,喜悅之情無以言表。他用照相機拍了很多美利奴羊?;厝ズ?,他靈光閃耀,寫成短篇小說《美麗奴羊》,使紅柯一舉成名。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一個奇特的地方,遠遠超出大多數人的想象。一只美利奴羊,被紅柯和韓天航演繹成了大美故事。這是他倆“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最終寫出思想性和文學性并重,時代期許、人民喜愛的優秀作品的緣故。這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同感共鳴。

    讓我把筆觸再次轉向劉守仁。

    當紅柯因《美麗奴羊》一舉成名之后的1999年,劉守仁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至2005年,劉守仁主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超細毛羊及肥羔生物工程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在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三級繁育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了以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實驗室為技術支撐的“三級科研開發平臺”,向建立A品系、B品系、強毛品系、毛密品系、多胎品系、超細品系出發。

    2000年,劉守仁籌措資金建立了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先進技術的引進,讓他迫切地希望新疆農墾科學院能有更多人才。

    “為了讓我們盡快打開科研視野,他多方聯絡,送博士們去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實驗室學習,或與當地導師聯合培養?!爆F任新疆農墾科學院副院長周平,2000年從四川來院里工作兩年后,他被劉守仁送往內蒙古大學旭日干院士處,在其帶領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博連讀了6年。學成之際,何去何從,周平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到了劉守仁身邊。像石國慶、甘尚權等,都是在劉守仁鼓勵資助下完成了碩士、博士學業。為了讓年輕人盡快成長,劉守仁為實驗室每個人量身定制了詳細的培養計劃,具體到每個月要做什么、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參與哪些實驗項目、哪些方面還有待加強……很快,一批批年輕人就可以獨當一面了。

    2000年以來,劉守仁先后指導培養博士后1名、碩博研究生25名、研究員9名。從零碩士、零博士,到如今較為完整的碩、博人才培養架構,劉守仁用各種方式不斷推進新疆農墾科學院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團隊建設,因為他知道,這才是綿羊育種未來與希望的保證。

    這又使我想到韓天航,他不僅自己勤奮,而且像劉守仁一樣,也是一個惜才愛才的人。

    20世紀90年代初,在第七師一三〇團連隊當文教的張弘,因愛好文學寫作,慕名找到韓天航求教。韓天航看了他寫的一些文章后,發現這小伙子有靈氣,是個好苗子,便經常給予他耐心的指導幫助。就在張弘在寫作上慢慢成熟起來的時候,一次意外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得訊,韓天航痛惜不已,去張弘的家里慰問了他的家屬,同時讓張弘的妻子找出一些他生前寫的稿子,挑出幾篇寫得好一些的帶回家里,幫著他修改完,在《綠洲》上發表了,以此告慰一個逝去的文學青年的生前心愿。

    可以說,也是源于美利奴羊,2022年7月25日,我受兵團作協委托,參加中國作協舉辦的“2022‘中國一日·科技強國’”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來到了有“戈壁明珠”之稱的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新疆農墾科學院就坐落在石河子市市郊,它是兵團直屬的綜合性科研單位。我以作家的身份來到這里,感受到空氣中似乎都透著濃濃的書卷氣息,一陣陣飄來,大地一片安詳。在門口迎接我的田永浩院長對我說,在這里工作學習,讓人心無旁騖、幸福安寧。

    不要因為科學院前面有“農墾”二字,你就輕看它。我自豪,不,我豪橫地告訴你,經過60多年的努力,這里產生了3位工程院院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0人(在編40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原人事部、原農業部有突出貢獻專家15人,“百千萬國家級人選”3人。建院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6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數量,列西北五省農口科研單位之首。值得一提的是,劉守仁院士之后的院士陳學庚、尹飛虎,兩人的學歷僅為中專。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兵團考察工作時,接見了陳學庚。聽說陳學庚只有中專學歷時,習近平總書記說,英雄不問出處,誰是英雄,要在戰場上見分曉。

    劉守仁本人先后榮獲全國科學大會重要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0項;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他還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任新疆農墾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協名譽主席。2021年6月2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劉守仁的名字出現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表彰名單里。此時,這位87歲的老人正臥病于石河子一家醫院的一間病房里,在病床上戴上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這位人稱“軍墾細毛羊之父”的綿羊育種學家,其時已光榮在黨59年、扎根邊疆66年。

    非??上?,與韓天航一樣,我也無緣相見劉守仁院士一面。他年事已高,近年來一直在病房里。

    在周平和新疆農墾科學院科研處于航同志的陪同下,我們驅車先來到了“劉守仁院士種羊培育與示范基地”。本世紀以來,受國際國內羊毛市場不斷下滑的影響,種羊滯銷,養殖規模減小,羊場場長周其宏告訴我,為保護這一寶貴的品種資源,促進產業振興,紫泥泉種羊場在團場經濟極為困難的情況下,經多方籌資,于2006年建成了中國美利奴羊(新疆軍墾型)良種繁育基地暨“劉守仁院士種羊培育與示范基地”,基地集產、學、研為一體,集成應用全混合日糧技術、采光板技術、漏糞地板技術、刮糞板技術,代表了當前規?;驁鱿冗M水平,成為兵團重要的細毛羊良種繁育基地、國家絨毛用羊產業技術體系示范基地、新疆農墾科學院和石河子大學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基地。

    又來到了紫泥泉種羊場場部,兩層小樓,掩映在一片綠樹之中,劉守仁曾經是這兒的最高首長——黨委書記、場長。院內8棵數百年的老榆樹,仿佛還述說著往日的故事。我們又到了與劉守仁院士一起牧羊的老牧羊人哈賽因的遺孀家,帶去農科院領導和全體人員的問候。

    最后一站,我們來到大山深處。山坡下,一條干涸的水溝;山坡上,面對著天山,立著一尊石碑,上書“牧羊人陵園”。周平告訴我,這是劉院士出資7萬元樹立的。陵園內長眠著幾十位牧工,都是和劉院士同甘共苦過的。每逢清明節,劉守仁身體好的時候都會來這里看一看。他常常嘮叨這些和他一起跟著羊屁股滿山轉悠的牧羊哥們,像肖發祥、哈賽因,想起他倆、說起他倆、憶起他倆,他就會淚水漣漣,“他們都是我的老師,他們才是細毛羊的功臣!”

    劉守仁喜愛草原、松林,喜歡壯美的天山。被人稱為“軍墾細毛羊之父”,他感到很別扭。他更愿意被人稱為“天山牧羊人”,因為他的整個人和心,都融在天山里了。

    面對牧羊人陵園,我的筆觸不由自主地又轉向了韓天航:1986年,韓天航陪同《最后的荒原》攝制組在一二三團拍攝時,途經一片墳地。一位當地的老職工給攝制組導演說:這里埋葬的大多是老革命老軍墾。聽到此話的韓天航不禁肅穆凝望,思緒萬千。那一塊塊墓碑仿佛變成了一個個軍墾戰士偉岸的身姿……這些人如今都不在了!想到這些,這個經歷過大悲大喜卻把苦與甜的淚水流在心里的兵團上海男人,禁不住淚濕衣襟。韓天航對著那一座座墳塋在心中默語:你們辛辛苦苦在這里勞作了一輩子,為了今天的幸福貢獻了青春、灑盡了熱血,然后安息在這片土地上。是你們用平凡的人生,創造出了軍墾偉業。我發誓,一定要把兵團人在這片土地上的奉獻精神寫出來,為兵團人的大善大美樹碑立傳,否則,我愧對這些故去的英靈!

    于是,韓天航潛心軍墾文學創作:他的電視連續劇《熱血兵團》塑造了兵團男人的形象;《戈壁母親》塑造了兵團女人的形象;《大牧歌》塑造了兵團知識分子的形象。這些電視連續劇均改編于他創作的小說《我的大爹》《母親與我們》《牧歌》。

    文如其人。韓天航所寫的都是以弘揚正氣,鞭笞丑惡為主旋律的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他描寫的人物大多是善德無私的好人。他把自己在兵團幾十年的生活和他周圍的人情世故都給予一個“好”字,然后一一在他的作品中,光彩地在人間亮相!《戈壁母親》中寬容、善良、無私的劉月季,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這使我想起魯迅關于“脊梁”的經典名句:“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韓天航就是塑造了林凡清(劉守仁)這樣一個埋頭苦干的人??!韓天航本人也是為天地立心、為兵團人立命的人,他與紅柯、劉守仁都是具有使命感的人。如今已78歲的韓天航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寫作狀態,又一部表現新一代兵團人建城戍邊的電視劇《年輕的城》已經殺青。他說,活著,就要寫兵團,寫兵團好人。

    就要告別牧羊人陵園了。我環顧四周,發現4棵郁郁蔥蔥的榆樹。它們東西各立一棵,對著陵園站著兩棵,仿佛在為牧羊人守靈。

    離開陵園時,山頂上突然涌來朵朵白云。哦,那不就是美利奴羊嗎?它們翻卷著、奔跑著,好像在向我揮別,或者是要向我訴說什么。


    責任編輯:夢雪

    上一篇:筍子快沖

    下一篇:閑看天上云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法治宣傳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2029925號-1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法藝文化傳媒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福利
    <u id="wwy6x"><bdo id="wwy6x"><pre id="wwy6x"></pre></bd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