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在一些城市郊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地方,只要涉及到規模征地拆遷工作,當地總會有人搶搭亂建或栽樹種果,以此作為索要更多經濟補償的籌碼。然而,同樣在眉山市東坡區尚義鎮英勇社區,近年先后被征建設用地1800余畝,卻無一出現亂搭亂建和栽樹種果而索要經濟補償的現象,同時也是開發區內唯一連續沒有信訪維穩的社區。這是該社區在堅持黨建引領中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創新,力樹文明新風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社區美景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過去我們社區并非現在這般模樣?!庇⒂律鐓^黨委書記羅朝建深有感觸地介紹,現在的英勇社區由原來的英勇村與天倫村合并,轄區幅員面積4.49平方公里,地處眉山城鄉結合部和經開新區核心區,與岷江現代農業園區接壤,成樂高速、成昆鐵路、觀光路三條通道縱貫全境,農戶總數1200戶3747人。雖然處于城郊平壩糧經地區,但過去這里的經濟條件并不太好,而更讓社區“兩委”苦惱的是,居民思想觀念落后,一些陳規陋習難改,私搭亂建、亂挖搶種、迷信賭博、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現象時有所見,這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求格格不入,也是城市郊區社區治理面臨的重點和難點。
針對現實問題狀況,近年來,英勇社區始終把服務群眾、造福百姓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黨建引領,創新載體平臺,注重在走實走好基層治理“四著棋”上下足功夫,持續提升農村文明程度和群眾思想道德素質,激發廣大群眾投身農村兩個文明建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內生動力。
打造“鄉愁”村史館。英勇社區充分利用村落古街遺跡等農耕文明底蘊深厚的資源優勢,于2021年,自籌投入資金30多萬元,新建成面積200多平方米的村史館,收集和展出老舊耕作農具及生活用品300余件,把農耕文明教育融入黨史、村史教育,讓廣大居民在記住美麗鄉愁中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激發熱愛家鄉、建設家園的奮進力量,為鄉村振興凝心鑄魂。一居民小組80多歲的張紹華與老伴漫步在村史館,見證著自己曾經使用過的老舊農具和親身經歷的時代變化,不禁感嘆,“今天的幸福生活確實來之不易,我們要讓下一代多來接受教育,自覺做積極向上的好公民,多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span>
以文化人富腦袋。為用先進文化教育引導居民,英勇社區近年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文藝宣傳隊,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不僅參與其中,還帶頭編排文藝節目。同時建立了牛兒燈、獅燈、龍燈三個表演組,投入4000多元購齊相關道具,將耍燈活動與歌舞節目表演結合起來,極大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坝绕涫墙衲甏汗澠陂g,我們的牛兒燈、龍燈、獅燈除了在轄區內表演,還巡回表演到附近的西堰、七里等社區和尚義鎮學校,受到群眾廣泛好評?!庇⒂律鐓^黨委副書記兼文藝宣傳隊負責人何冬梅高興地對筆者說,“不僅如此,在今年3月18日舉行的眉山東坡半程馬拉松賽活動期間,我們社區的牛兒燈、龍燈還專程到蘇堤公園表演,現場為競賽活動助興。據悉,該社區的牛兒燈、龍燈表演目前正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此,羅朝建感慨說 “文化惠民,以文化人、德潤人心,既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為鄉村振興凝聚更強文明力量?!?/span>
黨建活動促治理。英勇社區堅持把黨建活動與社會治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黨群活動日”“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有效載體,組織帶領黨員和群眾自覺參與環境治理、河溝清淤、道路清掃、栽花植綠等公益義務勞動,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和奉獻社會意識。同時,以弘揚三蘇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先后邀請眉山三蘇文化名人王晉川等為居民講解三蘇故事、孝老愛親、清正廉潔等方面的內容,開展家庭家教家風教育。就在今年春節前后,社區還邀請區文化館、區美術館等部門到社區開展活動60多場,并在社區公共場地建起24節氣的農耕文化長廊,教育引導居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增強法規和道德意識,促進良好村風民風的形成。
實事辦在“小菜園”。走進英勇社區,只見一處取名“東籬小園”的菜園地里,青綠綠種滿了各種蔬菜?!斑@就是社區‘兩委’為居民打造的共享菜園”。陪同采訪的社區黨委副書記何冬梅告訴筆者,“在這菜園附近就是平樂苑小區,共集中安置住戶296人。過去居民分散居住的時候,家家戶戶幾乎都留有種植蔬菜的菜地,自從搬進集中安置房后,大多失去了菜地,小區附近沒有菜市,吃菜就成了問題。于是,有人打算利用小區旮旯角角空地或安放缽盆種植蔬菜,這樣勢必影響小區環境。對此,社區‘兩委’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去年將小區附近一塊3畝面積的集體土地,丈量劃格成50個小塊,以讓小區每個住戶,各自選地塊種菜。
就這樣,既解決了居民吃菜問題,又避免了隨意亂挖亂種現象,在菜地共享勞動的樂趣中,居民之間你幫我澆水,我幫你扯草,進一步和諧了鄰里關系,也加深了黨群干群之間的感情,從而受到居民們的一致贊賞?!?/span>
“自從搬進小區集中居住后,我過去種菜吃改為到處買菜吃,感覺很不方便。自從社區劃給我一塊5厘的菜園地,我在菜地不僅感受到勞動的樂趣,種植的蔬菜也能基本自給?!币恍〗M居民袁和平直夸,“還是社區兩委考慮得周到,真是太感謝了”。
老人們在社區的亭閣上休閑地聊天
一項項推進基層治理的務實舉措,一次次黨建引領的組織活動,一件件解決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換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深入人心,推動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在當地落地生根,從而極大改變了社區群眾思想觀念和陳規陋習,使移風易俗、孝老愛親、誠實守信、熱心公益、互幫互助、拾金不昧的文明新風尚樹立起來。如今在英勇社區,過去一度存在的搶搭亂建、亂挖亂種現象消失了;鄰里、家庭糾紛減少了,迷信、賭博少見了,越級上訪、治安問題基本沒有了;鄉村振興更讓群眾日子好過了。
何冬梅介紹,有一次,7組50多歲家庭婦女肖志華去尚義集鎮趕場,從地下拾起一個錢包。此時天正下著小雨,她為把錢包歸還失主,在雨中等待了一個多小時,見沒有人來人認領,她這才將錢包交到了派出所。事后有人問她:“撿到的錢包,你自己揣起,又沒人知道,何必交出去喲?”肖志華答,“失主的錢如果是生病住院急用,那可是人家重要的救命錢,如果我貪為己有,就丟了做人的品格?!边€有一次是2組居民張金文等3人騎自行車駛在路上,突然發現地上一個錢包,打開一看除了身份證、銀行卡,還有3000元現金,張金文不為所動,與2人商量后,主動將錢包交到了派出所。此舉讓民警們為之感動,“你們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表揚和學習”。
如今的英勇社區,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鄉村“顏值”也越來越高,到處一派生機勃發景象。前些天,眉山市委書記胡元坤調研城鄉基層治理時走進英勇社區,對該社區基層治理的工作、村史館的打造、文明新風尚的培育等給予肯定和贊賞。
(陶廣漢 劉矜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