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wwy6x"><bdo id="wwy6x"><pre id="wwy6x"></pre></bdo></u>
  • 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仁壽檢察:“四查四聯”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深入開展

    來源:仁壽縣檢察院 作者:王楨 發布時間:2023-04-17 15:30:47

    仁壽縣檢察院在開展行政爭議化解工作中,按照“服判息訴+民事和解+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堅持在全面審查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依法開展監督工作的前提下,靈活運用有效的協調化解方式,一攬子解決行政機關與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有效實現當事人的實質性訴求,促進社會和諧。2022年,仁壽縣檢察院辦理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件27件,在辦案過程中,充分運用“四查四聯”工作法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推動實質性化解糾紛7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查行政機關行政處罰案卷,聯合行政機關審查案件,夯實行政爭議化解法律基礎。在辦理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件過程中,通過查閱行政機關書面卷宗、證據材料,圍繞行政處罰案件的事實認定、法律適用、處罰的適當性、合理性等問題開展審查。對經審查發現行政機關處罰不當的,與行政機關交換意見,口頭或書面建議其及時糾正或更改處罰決定;對經審查發現行政機關處罰適當的,及時告知當事人。在開展行政爭議化解過程中,注重釋法說理,對于雙方爭議較大的問題,組織行政機關和被處罰對象召開圓桌會議,面對面協調解決糾紛,化解雙方的對立情緒。如,該院在辦理李某、賴某不服仁壽縣公安局行政處罰監督案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過程中,經查閱案卷材料,與縣公安局、縣司法局聯合審查、交換意見,認為縣公安局做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認定李某和賴某參與打架的證據不足,組織雙方在縣司法局召開了協調會,通報了該院和司法局審查意見。最終,縣公安局更改了對二人的處罰決定,當事人李某和賴某表示服從決定,撤回復議申請。

    二、查涉案當事人家庭情況,聯合地方黨委政府開展化解工作,凝聚行政爭議化解工作合力。根據具體案情和當事人申請事由,積極向涉案當事人居住地村社了解核實被處罰對象個人基本情況和其家庭經濟情況,向地方黨委政府和村社干部講解檢察機關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工作的意義、思路和方法,爭取理解、支持和配合,充分發揮行政爭議化解工作在助推社會治理能力建設方面的積極作用。2022年,該院先后辦理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對酒駕、無證駕駛摩托車、三輪車的違法行為予以行政處罰的非訴執行監督案件13件,對部分被處罰對象以家庭困難為由而拒不繳納罰款的人,積極聯合鄉鎮、村社干部調查了解核實其家庭狀況和收入情況,充分運用鄉鎮大調解機制開展行政爭議化解,對駱某、龍某、劉某、譚某等5人確屬家庭困難的,協調市縣公安部門免除了加處罰款部分及滯納金,當事人只繳納罰款本金,案件糾紛得以化解。

    三、查爭議核心焦點問題,聯合行政、司法機關統一化解標準,提升行政爭議化解工作質效。在開展行政爭議化解工作過程中,積極與司法、行政機關會商分析行政爭議案件的核心問題,針對化解的重點領域及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對特定領域的行政爭議案件確定化解方法,統一化解標準,提升化解質效。如,該院在辦理李某、鄧某、周某等人不服縣綜合行政執法局行政處罰監督案件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過程中,針對當事人對違章建筑的看法和認識不一致的問題,根據相關規定,綜合運用“拆”和“補”的不同方式,建議行政機關對個別屬違章建筑但不宜直接拆除的采取補辦手續的方式進行處理,對部分確屬違章建筑影響整體構造和安全性、必須予以拆除的協調當事人自行拆除,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費用。最終,通過補辦手續和自行拆除等不同的方式成功將上述系列違章建筑拆除行政爭議案件進行了化解。

    四、查申訴人具體困難,聯合黨政部門開展司法救助,彰顯行政爭議化解司法溫情。在開展行政爭議化解工作過程中,對確屬家庭困難、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當事人,積極與該院控申部門及縣司法局等部門協調對接,及時啟動司法救助程序或社會救助機制,開展司法救助,讓申請人打開心結、放下怨憤,感受法律的溫度,自愿息訴。

    (王楨)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法治宣傳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2029925號-1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法藝文化傳媒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福利
    <u id="wwy6x"><bdo id="wwy6x"><pre id="wwy6x"></pre></bdo></u>